课件编号6585531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 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3267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 cover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由两首诗歌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为唐诗,王维在《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空灵清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自在悠闲的生活场景,张继在《枫桥夜泊》一诗中则借助枫桥特有的景物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客船夜泊时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既描写跋涉行军的过程与场景,又抒发词人思乡的愁苦之情。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且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诗的大意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此诗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山村图景,在这一幅幅画面中诗人采用工笔细描、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一个理想的迷人世界。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前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词的大意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多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这首词以质朴的语言,白描手法,以小见大的写法,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又抒发着情思悲苦的绵长心境,表现真切之情,很为人们称道。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是有一定基础的,能够自己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背诵。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注释、插图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但学生想象画面时问题较大,不能根据诗中景物想象出丰富鲜活的画面。这也是学生体会不到动静描写的作用,无法从画面中感悟作者心境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认知并会写“孙、泊、榆、畔”等6个汉字。   2.能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词大意。   3.通过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动态与静态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动态与静态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唐诗,感知诗意   回顾我们平时学习古诗步骤:解诗题、读通古诗、了解诗意   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后全班交流。重点处理词句:“下渔舟”、“对愁眠”   朗读古诗,做到读通读顺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二、想象画面,体会动静描写   (一)抓住景物,初想画面   1.默读《山居秋暝》,圈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王维的《山居秋瞑》描绘的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二)提供支架,化开想象   1.支架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