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这一家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熟悉的题材,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是在学习了前面《爸爸妈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的一课。一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对于家人的外貌、衣着、性格、言行学生是非常了解的。本课学习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家人的爱融入到创作中去。教师在人物神情、动态等方面引导和点拨,融情于画,用生活中的小事和细微的场景作为情感的“载体”,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家庭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中,学生在第五册《亲昵》一课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初步了解,并进行了创作表现。本课在前面学习的人物画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对家人的爱融入到创作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爱家人,爱生活、爱一切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家人以及所喜欢动物神态、表情、动作,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通过绘画、手工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并且能够表现出家庭中和谐融洽的感情的一个场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表现生活的兴趣,充分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快乐,增进与家人以及一些动物的沟通。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家庭的其乐融融,力求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来表现家人和动物的和谐美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快乐,突出主题,营造出爱的氛围,勾勒出创意独特的画面。把握人或动物的神态特征,努力表现出幸福家庭和睦相处的场景。 五、教学准备: 教师:“家庭照片”和“动物一家子”的图片若干张。范画几张。 学生: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分小组讲述家庭生活的快乐时刻,并请其中一位小组长,让他做导演,请其他同学到台上表演,让学生很贴切地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教师可以用手机把表演场景拍下来,定格这难忘的瞬间,然后接上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进行情景再现,感受到温馨和睦的气氛,班级也是一个大家庭,引入“家”这个概念。请学生回答,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揭示课题《瞧这一家子》 (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的进入课堂角色当中。 2、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1、欣赏投影仪上刚刚拍的照片,通过欣赏交流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我们这一家子,班级一家最难忘、最有趣的幸福时刻,同学们把自己的家庭成员,把自己家的趣事介绍给大家,可以小组交流,然后请2—3位同学拿着家庭照片到实物投影仪上介绍,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回忆这幅照片拍摄时的情景,体会照片中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2、借助多媒体欣赏作品,《游乐场》:过山车正从高处往下冲,画中的我,张大嘴巴,惊恐的眼神,夸张的表情,张开的双臂,以及妈妈担心,紧张的表情,爸爸呵护的动作(板书:人物夸张的表情,大胆的想象)《我给妈妈捶背》这位同学把自己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了,妈妈在织毛衣,爸爸在看报纸。妈妈眯着眼睛,嘴角微微翘起,爸爸斜着眼睛,似乎在看报纸,实际是看我们。(板书:人物的表情,动作)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展示师生互动,欣赏优秀的作品,从而正确把握人的神态特征,解决本节课重点。 3、自主探究,领悟技巧 让学生体验到爱的氛围,并了解其结构图、技法的新颖、独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师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这些画面上展现了什么样的活动,从何处体现到浓浓的亲情?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告诉我(动作,表情)。接着,我会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观察画中不同人物的角色、年龄、以及比例(高、矮)和神态。他们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通过再次的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