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知识体系】 二、【课程标准】 本节课课标旨在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必修2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必修2包括四部分内容:人口、城市、产业活动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本章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是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前三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人类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做的一个总结,是综合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课总体目标中最核心的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消费观和发展观。 四、【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两个层面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用实例对每种类型的具体表现进行了介绍。 关于“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教材在阐述环境问题的概念的时,从人类影响环境系统功能的角度,特别指出:“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上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这就特别提出人类对环境问题影响的度的问题。虽然虽然环境系统有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功能,但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出了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环境系统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从而出现环境问题。 关于环境问题的类型,教材将众多的环境问题归结为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个方面,并以详实的数字资料和生动的实例加以说明。教材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实例对每个环境问题进行说明,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环境问题类型的理解,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两部分实质在说一个问题———揭示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激发了人地关系的矛 人类活动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关注资源、环境问题。 五、【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本节课知识点贴近我们生活实际,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学生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经具备一些清晰的知识储备,再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了解了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掌握了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本节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做为课堂的引导者。 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六 、【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课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情景。本节课重在激发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为此本设计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分析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明确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思路,试图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采用正、反案例,帮助学生运用辩证统一的方法认识事物,而且通过鲜明对比,能够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设计了课外探究。 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