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23817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696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地理 学段: 必修二 年级 高一 相关领域 地球科学 教材 书名: 地理必修第2册 -出卷网-: 中国地图-出卷网- 出版日期:2007年6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的理念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新课改提倡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积极探索,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建构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新课改提倡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即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几个方面。其中人地协调观念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过程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不仅是给予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中图版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一节,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三个板块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前初高中学习过程中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于依托教材,采用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形成综合思维和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本节教材涉及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分别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本节重点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图表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并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资源观和环境观。?学生情况:通过对高中地理必修Ⅰ、Ⅱ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基本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另外,高一学生学习思维活跃、积极主动,针对环境问题求知欲强。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学方式: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仪器准备:数显温度探头、锥形烧杯、活芯瓶塞、苏打粉、醋酸、特制白炽灯(光源)、计时器、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1. 阅读教材,根据有关图文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会以全球变暖为例分析某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影响,并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在思考、研究与实践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2. 通过“验证温室气体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归纳、合作与交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