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引入 教师提问: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这节课,相信你们一定出去旅游过,你去过哪些风景地呢?能不能介绍一下那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最后展示地形的概念(课件)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地形的照片,同学们能说说这些地形的特点吗?要求:根据教师出示的照片,简单描述地形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连连看 按小组分发学生图表,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连线。 4、除了上面的地形,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地形(课件出示峡谷、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图片) 5、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江西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江西地形的视频,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江西主要是丘陵地形为主。 三、观看绘制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江西或者是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介绍清楚的,应该用什么来介绍呢?(学生回答,引出地图的概念)那平常家里的地图能完整反映出地形吗?(出示普通地图)人们为解决这一问题使用了这样的地图———地形图,那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看看这段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课件)。 根据陆地表面各处海拔高度的不同,分成若干个高度(如,0~100m为一层、100~200m为一层、200~500m为一层……),设立一个高度表,再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高度层画在地图上。这样从地图上一看,不同的颜色对应着相应的高度,高低起伏就一目了然,比较直观了。 在这种地图上,一般用蓝色代表深浅不同的水域。蓝颜色越深,表示水越深;蓝颜色越浅,表示水越浅。在陆地上,绿色越深,代表海拔越低;黄色越深,代表海拔越高。所以,高原、山地因海拔较高,一般是深浅不同的黄色。 平原因海拔较低,是深浅不同的绿色。盆地的四周地势高,所以,颜色较深;中间地势低,颜色就比较浅。而丘陵则因其自身所处不同海拔高度的位置,颜色有深有浅。 3、看了这段介绍,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国地形图呢? 4、小组绘制地形图(如果学生不会绘制,教师可以出示中国地形图) 学生分组,用水彩笔绘制地形图(教师提供每组中国地图) 5、汇报、小结。 6、为了更加形象表现出地形的特点,人们又改进了地形图(立体地形图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地形图有什么特点?(凹凸不平、高低起伏)其实整个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 四、拓展延伸 特殊的地形———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 五、作业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能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吗?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