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46582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8次 大小:12155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屋破雨漏、床湿被冷、通宵不眠的种种窘况,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国家的动乱、人民的疾苦,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题目解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个被动句式,“为”解释为“被”。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核心词是“破”,该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关注。题目表明了诗歌所描述的主题。 文体知识 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行”是乐曲的意思。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还未评定,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作者的茅屋,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浣花溪畔的草堂。 写作特点 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开篇描写为主,接下来以叙述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议论。 知识梳理 通假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 一词多义 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动词,同“现”,出现 于舅家见之 动词,看见、见到 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疑问代词,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形容词,安稳、安定 古今异义 长夜沾湿何由彻 彻 古义:到;今义:通、透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 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 古义:接近;今义:方向 练习题 填空题 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身处贫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了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