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 第三节 常见的动物 (六) 寄 生 虫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授课时要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学生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并且要求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理解所学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河北少年儿童-出卷网-》出版的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六)寄生虫一节,即学习水产动物、家禽、家畜、农林益虫、农林害虫之后,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动物,提前一周请学生调查有关蛔虫、猪肉绦虫的有关知识;尤其是“米猪肉”的知识,便于学生消化理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学生分析: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有跳级的有提前上学的升入初一的学生年龄一般12、13岁,他们对于课程门类的骤然增多,教学要求的明显提高,他们正处在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他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说,仍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相同,他们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从他们的性情禀赋来说,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具有好动手、好发问、好看图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界至关重要。教材中“身边事”、“探究竟”、“大家谈”、“知识链”、“实际用”等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及能力的渠道和方法,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特别重视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蛔虫、猪肉绦虫的形态结构及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蛔虫、猪肉绦虫的主要区别; (3)蛔虫的生活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动脑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杜绝这类传染病的发生。 教学重点: (1)蛔虫、猪肉绦虫的形态结构及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蛔虫的生活史。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身边事) 探究竟(新课)一、蛔虫的形态:雌虫:长直;雄虫:短有弯曲。二、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体表有角质层,防止被小肠内的消化液侵蚀;2、消化管的结构简单,适于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3、生殖器官发达。 三、蛔虫的生活史重点了解蛔虫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避免蛔虫病发生应该怎样做? 四、猪肉绦虫的形态结构:1、没有消化器官2、生殖器官发达 五、警惕米猪肉 指导学生看书中的图片和文字猜想一下这个学生可能得什么病了呢?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图并研讨表达出研讨的结果。 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解,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结合挂图讲解。由此引出寄生、寄生虫、寄主的概念。 指导学生看图找一找在蛔虫身体中占的体积较大的是结构? 指导学生以大组为单位分别讨论以下题目:第一组:由饮水不洁净引起的第二组:由瓜果不洁净引起的第三组:由蘸酱菜不洁净引起的第四组:由不及时洗手引起的由此可见杜绝蛔虫病的发生,应注意哪些方面?各组根据本组的研讨结果总结并简单概括。 看图研讨,猪肉绦虫的成虫有没有和蛔虫一样的消化管?什么器官占的比例较大? 根据课前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 讨论:目前减肥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些人为了自身美,纷纷购买蛔虫卵?请你说一说其中的道理?(注:教师最后一定要强调此法减肥弊大于利,不要用此方法。) 学生猜测可能得了蛔虫病。 前后桌为一组,看图研讨;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