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51444

12.6 等腰三角形 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88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6,等腰三角形,教案
  • cover
《等腰三角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两个推论;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4.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5.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6.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三线合一”的理解; 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活动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教师提问:腰和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已的看法,教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用集合来表示,如课本第94页图12-40. 二、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 活动3:由上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 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线的作法,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或者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性质1,并指出它的几何符号语言的书写: 如上图:∵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例1 已知:如课本第95页图12-45,△ABC中,AB=AC,∠A=120°.求∠B,∠C的度数. 活动4:提出问题: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可以知道,BD=CD, ∠ADB=∠ADC=90°,由此,你能得出等腰三角形还具有什么性质?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板书).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板书). 例2 已知:如课本第97页图12-48,△ABC中,AB=AC.小明想作∠BAC的平分线,但他没有量角器,只有刻度尺,他如何作出∠BAC的平分线? 例3 已知:如图课本第97页图12-49,B,D,E,C在同一条直线上,AB=AC,AD=AE.求证:BD=CE. 活动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提出问题:(口答) 1、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0°,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多少?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