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75749

冀美版八上美 7学做浮雕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888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学做,浮雕,教案
  • cover
第七课 学做浮雕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一、浮雕的概念及发展   浮雕在公元前几百年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史。如我国汉代的的画像砖、北魏石窟里的浮雕、古埃及浮雕、古巴比伦的墓室浮雕以及古希腊建筑上的浮雕。这一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为人们长期地应用和继承下来。   纵观我国的历史,从商周铜器,汉代石刻,北魏浮雕,唐宋敦煌、龙门、大足的石窟艺术,到元明清以来大量的瓷器、漆器、金属、牙玉、木等工艺品上的浮雕作品,可以看到我国浮雕的艺术风格,不同于西方的一些浮雕作品,在构图和造型上注重线的应用,追求线的韵律和节奏,在线动与静的对比中,表露出东方艺术结构清晰、形象完整的形式美。   浮雕发展至今,大体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接近于绘画,一种接近于雕塑。我国传统浮雕大多数属于前一种。埃及的《纺织,放牧》石雕,希腊的《纳拉姆辛石板》、《瓦孚金杯浮雕》,亚述王宫的《母狮石雕》,近代西方雕塑家,法国的希鲁得尔,南斯拉夫的米什特洛维奇等人的作品,也是采用这种绘画式的浮雕表现手法。这种浮雕,是在平面上塑造和刻画形象,它的形象不是大块突起,而是比较平整地贴在底板上,轮廓明确,层次清晰,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都保持着完整的形象。这种浮雕,和建筑、实用品的造型紧密结合,具有丰富物体外形的装饰效果。   浮雕始于石壁面,适于建筑或墙面等平面装饰,凸起的厚度,须视建筑周围的造型凹凸而定,建筑凹凸平浅,浮雕亦以平浅为宜,建筑柱檐之类非常凸出的可用高浮雕来装饰。   浮雕适于表现侧面,如1/2侧面,3/4侧面(或称八方侧面),完全正面的浮雕做出来的效果不太好,稍从斜角望之,就面目全非,因为浮雕终究是立体的。例如人从画面直接奔出,或画中人伸臂直指观众,这在绘画上可以很好地表现,而浮雕是不可以表现的。试想怎样从浮雕中伸出一只手臂或钻出一个头来。做浮雕应尽是避免向正面突出的形象。 二、浮雕的特点 1、构图 浮雕构图跟绘画构图,除人物正、侧面处理不同外,绘画可以一部分有画,一部分空白,浮雕则要求满幅厚薄均匀,即以无空白为宜。而且,浮雕是装饰艺术,应尊重装饰艺术的一般规则与要求,即不影响被装饰物的实用性。 2、光线 光线对浮雕的影响很大。浅浮雕在正面光照下,因为缺乏阴影,立体效果不佳,在侧面光照下凹凸效果明显。雅典巴特农神庙的浮雕是由菲狄亚斯及其徒弟合作的,属于装饰浮雕,雕在神庙四周外墙的列柱上,上方近天花板。走廊上面无光,靠走廊石墀背向上的反光映照着,建筑很高,光从底部打出,到顶端后自然很微弱,但那组浮雕在微光的映照里,凹凸毕现,细腻柔和,其他光源倒没有如此好的效果。菲狄亚斯是希腊雕刻大师,他对光线的利用自有见地。   古代雕刻家直接在石壁上作浮雕,光线效果当场可看到,所以压缩程度当场可调整,而且石料坚硬平整,依壁面为基准雕凿,效果就能平准安稳。现在雕刻浮雕,先以黏土塑成,翻成石膏后交石工用点线仪量准凿石。问题是在泥塑阶段,泥塑有削增减加之便利;作者往往因过于注重具体形象而任意增减泥量,以至破坏整个平面,或者是对浮雕层次压缩之理解在似通非通之间,很容易造成弊病。浮雕若如石般平整壁面就不会平整,整个建筑庄严肃穆之气势就会被扰乱。又如浮雕某一部分过于深凹,远望如壁上有一个洞,或某一部分过分突出,阳光照之则拖下一部分投影遮没了其他部分,远看会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