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77237

23马说 课件+素材(16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36703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马说,课件,素材,16张,ppt
    课件16张PPT。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三课 马说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激情导入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千里马的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自主预习案【写作背景】 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重用,仕途的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视,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在此心情下,大约在贞元十一到十六年间他写了《马说》一文。【走近作者】 自主预习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卒谥“文”,也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其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自主预习案课文朗读自主预习案3.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交流点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 1.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交流点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交流点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合作探究4.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交流点拨】其真不知马也。 5.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交流点拨】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合作探究(二)品味语言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交流点拨】具体地描绘了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交流点拨】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这一句描述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合作探究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交流点拨】这一句全面地总结了不识马的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愚妄与宣称“天下无马”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和荒唐。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交流点拨】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