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神奇的“0”和“1” 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是数字时代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存储、加工各种信息。本节课围绕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方法展开,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计算机中信息大小的度量方法,知道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换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二进制运算。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了解了众多信息技术新科技,感受了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且用计算机制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但是并不知道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他们渴望进一步探索计算机。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但是仍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对待问题仍然处于直观和感性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探究、游戏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法建议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出发,让学生感知数字化的信息及其重要性,并引入计算机中的信息数字化。在讲解进制概念时,可结合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的进制(如从天到星期等)帮助学生明白进制的概念。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可用学生熟知的十进制与二进制进行类比,如十进制由10个数码组成,分别为0~9;二进制由2个数码组成,分别为0、1。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验与建构”中的猜生日的游戏,以此来检验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进制的基本概念,知道字符编码的原理。 2.学会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3.能进行简单的二进制运算。 4.了解计算机中信息大小的度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感知信息数字化的重要性。 2.通过与十进制类比,掌握二进制的运算规则及与十进制整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探索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的相互转换、二进制的算术运算、计算机中信息大小的度量方法。 难点: 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 机房、多媒体课件及资源。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了信息技术新科技,搜集了很多有关新科技的素材,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并保存在了计算机中。 计算机真是太神奇了,小小身躯,居然可以存储这么多、这么丰富的信息。那这些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认真思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数字化 【生活中的信息数字化】 超市的每件商品上都有一个条码,寄信的时候需要知道对方的邮政编码,坐火车核实身份信息的时候需要用到身份证号码……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使用数字来表示信息,这些数字使识别与处理复杂的信息变得简单、方便,这就是生活中的信息数字化。 数学运算中,数字由0~9十个数字组成,加减运算规则为:借一当十,逢十进一,这种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的方法称为进位计数制。 认真思考,并举手回答。 从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化信息入手,让学生感知信息数字化并初步理解进制。 从生活中的信息数字化过渡到计算机中的信息数字化。 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除了广泛使用的十进制外,还有哪些进制,并举例说明。 【计算机中的信息数字化】 在计算机内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也需要转换成数字信息,才能被计算机识别与加工。那计算机内部采用几进制呢? 二进制,由0和1两个数码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