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517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林山水 4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60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桂林山水》说课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人民教育-出卷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一共有三篇课文:《桂林山水》,《林海》,《古诗三首》。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桂林山水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十分重要,它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是一篇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写到“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由于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依照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含义。巩固排比,比喻在本文中的应用;学习课文按“总……分……总”结构的构思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内涵,体味桂林山水的美。口述山水美并练习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感情。 说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二、三自然段,品味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说教学难点:最后一段指出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录像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入临其境,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尽情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2.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就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便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 4.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1)这小节分几层写?(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