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下《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中的第1课。1、本课教材从学生熟知充满运动物体的的场景入手,在向学生描述运动的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2、在该课中,参照物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显现了多个活动的例子,指导学生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帮助学生来理解参照物概念的实用价值。在此课文还提供了用滑板车代替汽车的体验活动,使学生有更加直接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列举了乘电梯、拔河和江中竹排三个事例,引发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 3、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使学生懂得由于地球在转,地面上的物体每天都随地球的转动而行进,从而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获得一个关于运动判断的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2、科学知识●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运动”的话题。1、谈话:大家都听过《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吗?那你们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丢到水里的剑了呢?怎样才能找到剑呢?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讲解:船是运动的,对于剑来说它是不动的,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了。对“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切都在运动中”。(揭示课题)【评析】老故事,新思考。这个故事在嘲讽丢剑人无知的同时也揭示了运动的概念,学生知道运动就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也体会到不懂科学是那么的可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下面内容的兴趣。二、认识参照物1、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2、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后的记录表。3、学生相互交流。4、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5、提问:你能找出图中的参照物吗?6、学生讨论并交流。【评析】把很难解释的参照物的概念有趣地渗透给了学生。学生在感受到这个道理之后,在下面的活动中就会自觉地去寻找参照物,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比老师生硬的要求他们去做要好得多。三、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1、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课件,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2、提问: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动了吗?3、学生讨论4、讨论交流: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5、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车内的乘客在运动;如果选择车为参照物,车外的人就在运动。6、学生活动: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7、学生交流。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