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83976

【2020统编版】四下 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1314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0,统编,四下,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 cover
16 海上日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播放录像,要求: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生答:巴金爷爷的。)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将这盛大的奇观写出来的。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旅游时见过,听老师说带他们去海边看日出,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课文,情绪会高涨。特别是当录像再现日出的景象时,更让文字感性化、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三、自读课文,分清场景 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写景文章与记叙文的不          同就在于描写想象的内容会更丰富。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欲望,在自读的过程中静思、理解,理清主要描写的情景是初读感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 四、交流反馈,归纳收获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一:一刹那间 句子: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间、顷刻间……) (2)出示二:分辨 辨认 辨别 争辩 辨论 狡辩 关注重点: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三:镶 句子: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结合语句,理解“镶”的意思,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2.讨论并思考。 (1)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海上日出。讨论交流: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读读文章的开头与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