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10410

11.核舟记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501073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舟,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46张PPT。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浙江一大师在米粒大小象牙雕刻42位美国总统潘大师在打磨成鼎形的指甲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了一幅国画。 情境导入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塔 ———俄罗斯鄂木斯克的雕刻家科年科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塔模型。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里。情境导入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情境导入核舟记魏学洢1.掌握重点词句,把握课文大意,领悟文章内容。 2.体会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重点) 3.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学习目标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了解文体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资料链接 雕刻艺人王叔远,名毅,号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致的核舟赠给魏,魏学洢赞叹王叔远的技艺,便写了《核舟记》这篇文章,后来被清人张潮编入《虞初新志》。资料链接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资料链接朗读课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奇妙叫用直径的雕刻没有顺着、就着样子模拟具有姿态神情曾经赠我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舟句末语气词疏通文意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疏通文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大约“又”零数、余数上下大约高宽敞是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作状遮盖开设打开表顺接左右相对代窗就代指所刻字的凹处。慢慢地起用石青,名作状涂染名作动疏通文意 核舟首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粒米高,中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疏通文意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