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20571

湘音9下 1.1.4龙船调 教案

日期:2025-02-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7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湘音,9下,1.1.4,龙船,教案
  • cover
《龙船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 《龙船调》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2、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只直观出示 ,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播放潘长江《过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有谁知道歌曲的名字?(过河)描述了什么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也和过河有关,同学们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龙船调》。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手和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到课堂当中,并且对节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二)、初步欣赏《龙船调》MTV 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龙船调》 并提问: (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2、师:《龙船调》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利川是民歌的海洋,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利川土家族生活离不了民歌,下田要唱秧歌,上山要唱砍柴歌,开山要唱打石歌,下河要唱捕鱼歌。“见物有歌,即兴起舞”。 3、简介湖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课件展示) (1)土家族分布 (2)土家民居特点 (3)土家族服饰特点 (4)土家风俗 (三)、再次欣赏歌曲《龙船调》,表演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龙船调》,这首好听的歌曲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一饱眼福,欣赏了利川的独特风景,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首歌呢? 1、师生一起欣赏《龙船调》 并提问: (1)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 (2)歌唱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3)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教师小结山歌的概念。 (4)探索:感受并学唱歌曲中具有山歌风味的乐句。 (5)你能不能找一找歌曲当中的称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也入乡随俗,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2、出示《龙船调》的完整歌词,随后教师完整演唱歌曲《龙船调》,在对白处示意学生进行对话。 龙船调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去拜年哪呵喂, 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锁, 那阳雀叫哇捎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