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毛泽东 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9年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毛泽东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毛泽东的情况,有利于对毛泽东的全面了解,以毛泽东为榜样要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要有远大抱负,要树立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的志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难点 重点 教学重难点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内容解析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1. 毛泽东思想产生条件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5)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 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1925年12月至1927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 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坚持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同时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 (3) 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实际上就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 《论持久战》(1938)《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1945)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革命面临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3.新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4.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社会性质 斗争对象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目的前途 群众基础 革命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革命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