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 一、教材分析 歌曲《山楂树》是人音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随心唱响”中的一首合唱作品,原名《乌拉尔的山楂树》,歌曲诞生于1953年的苏联。这首苏联时期爱情歌曲,描写工厂青年生产生活和爱情,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深绵。韵律起起伏伏间,流转着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纯真、优美、浪漫。歌曲采用了俄罗斯小调化的三度音程创作手法,非常的和谐优美。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山楂树》,并能表现歌曲的和谐之美。 2.了解音程的概念、分类并能尝试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编配和体验。 3、能通过演唱、演奏、体验、编创把握歌曲的情感,并在合唱中树立良好的声部意识,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 1、用自然、舒展、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音程的知识并进行编创 四、教学难点: 1、低声部的音准及二声部的和谐 2、了解音程的知识并进行编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好!老师好!(平时的说话状态)同学们好!(用高位置,歌唱状态)老师好!(哈哈,同学们模仿能力真强给你们点赞。请坐)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老师怎么突然吊高了嗓门说话啊?因为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重量级的歌手加盟我们的音乐课堂,所以老师请我们一起快速进入歌唱状态,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这二句话用高位置说)学生:李健!教师:对,李健是清华大学才子,被称为“音乐诗人”,听,李健给我们带来的是哪首歌曲呢?(播放《贝加尔湖畔》,鼓励学生可以跟唱但不要多说)一曲《贝加尔湖畔》唱醉了无数人的心,同学们知道贝加尔湖是哪个国家的吗?(俄罗斯)对,李健2011年到俄罗斯游玩,看到了贝加尔湖的壮丽景色。他被当地的美景所折服,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贝加尔湖畔》,歌曲充满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小调化的旋律使歌曲充满着浪漫的色彩。上节课我们学唱的歌曲也是这样的风格,还记得什么曲子吗?《山楂树》(生答)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山楂树》高声部 这首俄罗斯歌曲,50年代曾风靡整个中国,伴随着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和人生,温暖过无数年青的,充满热情的心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8页,让我们循着李健的歌声把《山楂树》重温一下,(请同学们先用WU哼唱一遍,注意歌唱姿势和口腔状态。好的,大部分同学还记得。个别同学口腔打开不够,尤其要注意牙关要松开唱,另外三拍子的强弱和声音的连贯要注意了,我们再唱一遍。很好,请同学们把第一段歌词复习一下,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柔和) 2、提问:刚才我们用了哪种演唱形式?(齐唱) 请同学听听这段演唱形式有何变化?(合唱)和声的加入使声音更饱满、丰厚而且非常和谐。合唱为什么比齐唱更丰富呢?因为它改变了音程(旋律)的进行方式,怎么改变的呢?小视频会告诉你答案的。 播放微视频———音程(旋律与和声音程、度数的计算法)你知道答案了吗? 音程有哪二种进行方式?(旋律音程、和声音程)音程怎么计算的?(级数等于度数)视频中还告诉我们音程有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山楂树》运用的是协和还是不协和音程呢?我们来找找看(找三度、五度例子,并进行练习,先后出现再一起出现,感受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并体会音程的协和) 下面我们来学唱第二段低声部,注意划拍(视谱三遍,再哼唱,比较横向 进行和纵向进行的旋律进行方式) 第二段合唱:先唱谱(提示纵向进行就构成了和声音程,产生了和谐之美。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合唱编配上采用最多的是几度音程?对了三度音程,它是最和谐的音程)、后唱词(提醒咬字、强弱、歌唱状态、情感) 第三段学唱 这段学唱老师想换个形式,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先请同学们运用三度音程的知识对第二部分的旋律进行编配,再请个各部长和带口风琴的同学做小老师,带领本组同学自己学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