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55018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1.3心脏和血管 教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5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五年级,下册,科学,心脏,血管
  • cover
3、心脏和血管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要求: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必须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简单的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因此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验验证、分析整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分析: 本课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带领学生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一道学生认识心脏、血管、测量心跳等,使学生了解心脏血管的作用,了解基本的心血管保健知识。 学生分析: 心脏感觉到但是不见,学生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他们;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了解心跳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以及保健方法,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心脏和血管作用以及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听诊器、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一)心脏跳动 1.师: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