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56196

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9943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五首,飞来,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课题 《登飞来峰》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背诵并默写本诗。 2、整体感知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人的志向,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背诵并默写本诗。(重点) 2、整体感知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人的志向,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诗中蕴含的哲理。(难点) 学习内容 《登飞来峰》 【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灵隐飞来峰位于杭州西湖的西侧,离西湖3至4公里。飞来峰长约800米,宽400米,高168米,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cuóé形容山势高峻),古树繁茂,风景绝异,且洞壑遍布。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千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今天,就让我们开启时空之旅,跨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感受此诗的意境。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其亦擅长诗词,代表作品有《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等。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飞来峰简介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 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3、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卷网-2010年版)。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诗人途径越州(今浙江绍兴)之时。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的诗人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诗歌。 1.读诗歌,读准确,读出节奏感。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 来 山 上/ 千 寻 塔, 问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3、全班齐诵读诗歌。 四、【读懂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合作探究翻译诗句。 2、请学生讲解。 3、教师点拨 参考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 五、【诗歌鉴赏】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峰上古塔之高。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侧面烘托了飞来峰的高。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背景链接 《登飞来峰》作于宋仁宗皇枯二年(1050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卑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临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阔大情怀,这首诗可看作是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人借此抒发了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雄心壮志的情怀。 六、【合作探究】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