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宋】范仲淹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异”字统领全词,点明当时的地点和季节,极写塞外的天气严寒,渲染了荒凉萧瑟的气氛。 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了塞外黄昏苍凉的景色,“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吃紧,“孤城闭”暗示了敌强我弱的军事状况。 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有建功立业,没有办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将军和征夫有家难归和功业未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重边功的愤懑。 渔家傲 上阕写景 雁去 边声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 异 边患未平 有家难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主题 通过写边塞荒凉萧瑟之景,抒发了作者思乡报国之情。 理解性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生平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阕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主要写了作者出猎的盛况。 作用是表现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比较,表达词人非凡的气概。 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放 “鬓微霜,又何妨” 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与情感?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老而弥坚的心境。抒发了作者诗人爱国的情感。 本词运用了哪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典故: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亲射虎”自喻孙权,突出自己年纪虽大,但仍有少年狂气。 “遣冯唐”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运用“射天狼”典故,表达了作者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作用是什么? 狂 “狂” 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狂”体现在: 1、盛装出猎 2、千骑相随 3、全城百姓出动 4、自比孙郎射虎 上片叙事: 下片抒情: 表明作者为国效命、杀敌报国的决心,希望再受重用的感情。 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突出“狂” 小结: (主旨)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