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产关系: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工具 标准: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机械化耕作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 谁更进步? 原因?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 生产资料归属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主 货币地租 雇佣 实物地租 上缴/剩余 全部归奴隶主 地主 资产阶级 完全归属 人身依附 雇 佣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高二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 是以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根本目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1、改革的实质: 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2、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3)从性质看:奴隶制度、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3、归纳“改革的时代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原因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 ———必要条件 (3)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4)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 ———主观条件 (5)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 ———直接原因 4.对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①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导致改革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②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措施是否继续 推行? ③改革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促进国家的统一独立?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5.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五看: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的素质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6、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要敢于改革。 ②改革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斗争精神、必胜信心。 ③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 ④改革具有多样性必须实事求是: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善于获取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经验教训。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投身改革,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封建社会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