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 (词牌名) (词的题目) 学习内容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感情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 3、理解词意,赏析关键词句,感悟词作抒发的情感 4、背诵默写 1、了解作者,读通诗题 2、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对照注释,翻译理解课文 自读消化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 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词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即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yān) 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描写塞下秋景,边塞秋天与中原迥异: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早早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发征人愁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归期不可预料,夜深霜重,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了思乡之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地域,“秋”点明季节,并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塞秋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停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秋天天气寒冷,与他的家乡(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连声连角起 写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暮蔼生成、夕阳西下时便早早地紧闭了城门,这与内地繁华都市华灯初上的景象也是迥异的。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提示了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思念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对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 夜寒霜重,羌笛声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因守边辛苦、念家心忧而不能入睡,互文写将军与征人都因久戍不归而衰老,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