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77996

【2020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8《童年的水墨画》导学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1061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0,统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
  • cover
18 童年的水墨画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童年的水墨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背诵《溪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和诗歌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说说自己童年的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画面。 2.出示几幅童年生活的图片,感受童年乐趣。 3.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1.回忆童年往事,相互交流启发。 2.欣赏童年生活的图片,感受童年乐趣。 3.朗读课题,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一幅幅图片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美好,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就像一幅幅水墨画一样精彩生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诗歌: (1)自由轻声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诗歌。 (2)小组内相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流利。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交流对生字的识记。如,“竿、葫、蘑、菇”都是形声字,上边表义,与植物有关,下边表音。“浪”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音。 3.指导书写要点:“墨、蘑”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紧凑些。“爽”书写时要先写“一”,再写左边两个“”,然后写右边两个“”,最后写中间的“人”。 1.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诗歌: (1)轻声朗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在小组内相互朗读诗歌,比一比谁读得更正确、更通顺。 (3)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交流自学成果。 (1)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墨”是会意字,“黑”加“土”表明墨汁是用黑灰制成的。“染”是会意字,“木”表示染料大多是从草木中提取的,三点水表示染料要配成染液,“九”表示染色要经过多次。“碎”是会意字,“石”表示石头可以碎物,“卒”表示死亡,“碎”表示用石头砸碎了就没有价值了。“爽”原来形状是一个人拿着火盆,本义是“明亮”。“拨”字要与“拔”在字形上区分开来。 3.尝试书写几个字,交流书写心得。 1.注意重点指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培养语感。 2.注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来识记,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字理,将字音、字义、字形结合起来,增强识记的趣味,提高识记、理解的效率。 三、朗读诗歌,学习《溪边》(用时:23分钟) 1.出示自读要求: (1)再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诗中哪些句子你觉得比较难理解。 (2)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3)诗中的情景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诗歌中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心情? 2.引导自主学习。组织学生交流。 (1)交流问题一: ①引导学生抓住“山溪、钓竿、鱼儿”等词语,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溪边钓鱼的趣事。 ②引导学生交流难懂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一起讨论解决。 (2)交流问题二: ①引导学生抓住“垂柳、山溪、人影、红蜻蜓”及比喻句想象溪边的景色之美。 ②引导学生抓住“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想象诗歌的动态画面。 (3)交流问题三: 体会诗歌里孩子们愉快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1.根据自读要求,开展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圈画难懂的诗句并思考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