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达标作业(解析版) 1.如图,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氡原子核(),衰变过程中放出一个粒子,此粒子的径迹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外切的圆,大圆与小圆的半径之比为42:1,则氡核的衰变方程是 A. B. C. D. 2.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次衰变后成为,由此可以判定该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依次是 A. B. C. D. 3.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最后生成稳定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 B.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发生β衰变后变为,说明原子核内有β粒子 D.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它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并加以理论解释的 B.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结构 D.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5.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会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B.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图(丙):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图(丁):原有50个氡核,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25个 6. 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N,半衰期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C与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 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采伐的年代距今约2850年 B. C衰变为N的过程中放出射线 C. C、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C的衰变 7.下列实验或发现中能提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A.粒子散射实验 B.光电效应实验 C.中子的发现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8.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衰变为14N,14C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乌木的形成年代距今约为11400年 B.该乌木的形成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 C.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9.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C.一个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能发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D.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11.氡( )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人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已知氡()衰变后产生两种物质,其中一种产生为钋()。 (1)试写出氡()的衰变方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