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27778

14、白天与黑夜( 课件、教案)(共10张PPT)

日期:2025-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860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白天,黑夜,课件,教案,10张,PPT
    (课件网) 14.白天与黑夜 青岛版科学六年制六年级上册 北京和东京谁先迎接日出,谁先进入黑夜。 透明球 发光球 实心球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太阳、月亮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哥白尼 (1473年—1543年)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上的光是来自太阳,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照亮的部分就是白天;没照亮的一半就是黑夜。 思考: 北京和东京谁先迎接日出,谁先进入黑夜。 1、北京和东京谁先迎接日出?谁先进入黑夜? 2、当北京是中午12点的时候,哪个国家处于夜晚? 3、当北京从看到日出到迎接下一个日出需要多长时间? 昼夜交替现象 PGa食 y…的漫“,办等 嘉迅公司 Powered by DIYTrade co 水星 金星 太阳 球 火星 月球 星 土星 土 火金太水地木 星 星星阳星球星 固定恒星 尽衣交苟的解辞 14.白天与黑夜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 【教学目标】 1.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决有关昼夜交替成因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喜欢大胆猜想,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教学难点: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 地球仪、手电筒、不同标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欣赏,然后说说这两张照片的不同。(出示课件:白天鸟巢图 夜晚鸟巢图) 2.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你发现这两张照片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这两张照片最大的不同是时间的不同,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3.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正像同学们看到的这样,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大地,万物都清楚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当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时,我们又陷入了黑夜,如此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板书课题(14.白天与黑夜)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筛选研究问题。 1.谈话: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交流预设:白天与黑夜是怎样形成的?白天与黑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谈话: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地球上不断地出现白天和黑夜,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一下,白天黑夜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汇报交流:和地球有关;和太阳有关…… 4.教师小结:看来我们都知道,白天黑夜的形成差不多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地球,一个是太阳。 (二)确立研究方法。 1.谈话:可是!我们要在研究室里做实验,不可能把太阳搬下来,也不可能把地球搬上来吧,那怎么办呢?找不到这些材料,我们怎么来做这个探究实验呢? 2.学生讨论后汇报:我们可以用手电筒当作太阳,也可以用灯泡当作太阳,用圆球当作地球,用地球仪当作地球…… 补充: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想象思维,像这种有关在科学实验室中拿不下来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不可能拿到实验室里来研究,我们就用其他的方式替代它进行实验,但替代这个东西,必须要满足你所需要研究这个物体的一些性质,我们把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三)探寻研究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