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29762

3《地震》 ( 课件、教案)(共24张PPT)

日期:2025-05-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4934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震,课件,教案,24张,PPT
    3.地震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现象,明白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 2、能力目标:搜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及地震造成的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历史,以及现代科学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学习难点: 知道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教具、学具】: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干木棍(每人一根)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左右(学生能折断)。 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导入新课 看,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日子令我们难忘。 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 教师讲述: 是啊,2008年5月12号,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苦而难忘的,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地震发生时都有哪些现象发生?关于地震,你们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谈想法和感受。 2.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3.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5分钟) 1.交流地震资料,认识地震现象。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 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2.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地震成因。 (1)谈话:既然地震的危害性那么大,那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家先来猜一猜。 (2)小组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猜测、汇报) 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做实验) 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材料大家已经准备好了,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3)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回答预设:生1:我们把毛巾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生2:我们认为岩层石有好多层,应该把毛巾叠成几层,才更好。 生3:用手握住木棒两端,用力压。】 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安全最重要,别让木棍伤到了自己和同学,再就是小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 (4)出示实验要求:(课件展示) 【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5)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分组实验。 3.汇报探究结果,总结地震成因。 (1)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回答预设:生1:我们挤压毛巾,毛巾有的地方向上了,有的地方向下了,毛巾不平了,一褶一褶的。 生2:我们发现越是用力,毛巾褶皱的越厉害。 生3:当我们用力压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