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6张PPT。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 子孟 子秦始皇董仲舒三 宋明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考试要求: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思想地位:政治局势:佛道冲击儒学正统地位唐代以来,儒家伦理纲常遭到严重冲击,政局动荡。一、宋明理学的背景材料一: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曾经四次出家为僧,后由群臣赎回。 材料二:武德八年(625),高祖(李渊)下诏:道先、次孔、末后释宗。排道教于三教之首席。 材料三:唐有天下,…...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二程遗书》阅读材料从思想地位、政治两个角度概括南北朝以后儒学的困境。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涅槃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得道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 A儒学的缺陷: 儒学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严重不足。儒学关注社会人生,但在思想体系中没有关于世界本原和方法论的探讨,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在相互辩难中儒学常常陷入困境。 B魏晋的社会动荡: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心理的需求,还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 1、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2、三教融合潮流(一)必要性(二)可能性(2)北宋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1)唐中后期以来,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道统论”;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3、政治上唐末五代乱世,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伦理道德沦丧,礼制破坏一、宋明理学的背景宇宙自然思辨哲学理学伦理道德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新儒学。儒学的受到冲击儒学(基础)吸收道教、佛家理学的含义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开创:北宋五子集大成者:南宋朱熹陆王心学开创者:南宋陆九渊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理学的发展、派系、核心概念及主张(二程:“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孔颜之乐。) 成熟:发展:核心概念发展 派系理:万物的本质与规律,指儒家伦理道德气:构成一切万物的材料心:思维意识,寻找并认识理的能力。二、内容:程朱理学1.北宋:程颢、程颐分析归纳二程观点有哪些?“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程 颢程 颐(1)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3)天理的核心是“仁” (4)认识论: (5)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孔颜之乐程门立雪 理学家的“理”主要指的宇宙的普遍法则,是事物的规律,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 ———《二程遗书》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材料二: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1)生平: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理学的集大成者。2.南宋:朱熹(理学的成熟)(二)朱熹的主张:理气论: 修养论: 社会政治理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先气后;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大学、小学区分,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