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44184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0《一天的天气》教学设计pdf版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9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
  • cover
20. 《一天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天的天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一 课时。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内容以学生熟知的天气作为研究对象, 在二年级认识 天气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学习测量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的方法,以正确、完整 地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我国有些地方人们要“早穿棉袄午穿纱”的 生活经验入手, 让学生意识到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 分五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 是利用百叶箱测量记录气温, 指导学生正确地搜集气温数据, 从而让学生意识 到科学数据测量是一项极其规范和精细的工作, 体验气象工作者的严谨细致、 精益求精的科 学精神;第二个活动,通过讨论交流一天中的气温数据,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拓展 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 从更多的角度、 更广泛的领域去研究更多气温变化 的规律;第三个活动,是对风的观察活动,认识并判断风向、风力大小等,让学生很清晰地 明确风向的概念,同时规范了对风向的描述;第四个活动,学习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并自 制雨量器,练习雨量器的使用,让学生经历认识雨量器、制作雨量器、会用雨量器三个活动 之后,加深对雨量器构造的了解;第五个活动,交流整理总结一天中的天气情况,通过总结 上面学过的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观察结果,描述今天的天气,使学生在关于 天气的科学学习中,认识科学测量记录天气、描述天气的方法。第三部分:教材以“每天在 固定时间观测并记录气温,坚持一个月。”这一主题内容为指向,积极引导学生拓展课后学 习活动,以此巩固了观测气温的方法,又通过观察记录纵向了解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为下面的气候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通过前期的科学学习, 学生对于晴、 阴、雨、雪、风等天气情况已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 能用天气符号等方式初步描述一天的天气。 但对于测量、 记录、描述具体天气的量, 如气温、 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了解较少,同时对较长时间对天气进行观察学习还感到比较吃 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整体看,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识字不多,且思维能力处于具体 形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用一些实物、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发现认知体 验,以此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气温、 降水、降水量有关天气的概念, 认识到同一时段内不同环境下的气温是有 差别的,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来描述。 3.明确比较降水量方法和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利用百叶箱、风力风向仪、雨量器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风力 风向、降水量,能汇总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天气情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了解百叶箱、风向仪和雨量器等常见测量天气的工具和仪器以及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气温计、风力风向仪制作材料、雨量器制作材料等。 教师准备: 课件、音视频资料、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3 出示 ] 教师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在视频中预报员 从哪些方面对第二天的天气做了预报?我们要记录一天的天气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记录? 2.教师板书课题:一天的天气。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测量和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1. [PPT 4 出示 ] 教师提出问题:一天之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呢? 教师出示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互动。 小组汇报交流,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