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走近发明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近发明家》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技术与工程》单元的第二 课时。本以手机的发展历史为线索, 通过对比手机的体积大小和功能的变化感受发明家是根 据人民的需求不断进行改进和发明的,进而巧妙的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发明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问题与猜测, 通过介绍手机的发展历史, 让学生感受到手 机的变化, 引发学生思考手机为什么会不断改进, 知道发明是源于人们的需求, 发明家是根 据人民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发明的;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学生课前自行查阅蔡伦、王选、尼 古拉·特斯拉、冯诺依曼的主要发明及解决的难题,引导学生梳理信息,整理问题,借助思 维导航引发学生的思考: “发明家为什么要发明这些产品?在发明过程中, 他们遇到了哪些 困难?面对困难,他们是怎么克服的?” 第三部分评价与创新,通过资料卡中对小发明家 小胡的作品展示, 让学生感受小发明家就在我们身边, 感受发明无处不在, 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讨论交流想要改进的生活物品,达到启发促进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搜集、 提取、整理的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之下完成 信息的梳理和交流,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 发明家在学生心目中总是觉得很伟大, 很遥远, 通过最后一环节资料卡中展示的小发明家的信息, 帮助学生感受原来发明家离我们 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发明家,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新产品的发明与改进过程。 2.知道一些发明家和他们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 运用多种材料、 多种思路、 多样方法对身边常用的物品适当改进或 尝试发明。 2.能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有效提取和梳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发明及创新的乐趣, 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尊重他人的意 见。 2. 能分工协作,主动与他人合作,在团队合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发明创新因人的需要而产生。 2.感知新产品的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 难 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发明家资料、记录单 教师准备 :课件、竹简《三字经》、书卷《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 [PPT 1 出示 ] 出示课题。 2. [PPT 2 出示 ]提问: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 凡。国庆节期间我们在天安门前举行了举世瞩目大阅兵活动, 人民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看他们在干什么?是啊, 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处处离不开手机了, 手机原来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你想了解手机发展历史吗 ? 3. [PPT 3 出示 ]是最原始的民用手机,它重约两斤,差不多四个苹果那么重,但通话时 间却仅仅只有半个小时,感觉怎么样? 是啊,这部手机真是太笨重了。 如果让你每天拿着一个这么大的手机, 累不累啊?你会 有怎样的需求呢? 手机的这项改进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手机的体积变小了, 而且还具备了发送短信 息的功能。 接下来手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的小眼睛真是亮,观察到了彩色的屏幕和摄像头。 手机再发展下去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 现在的智能手机除了拍照、 打电话还能 做些什么? 4.聚焦话题: 是啊,这些改进都源于人们的需求, 发明家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将手机进 行改造和完善,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今天就我们一起 走近发明家,了解更多的发明家的故事吧。(板书课题:走近发明家) 二、探究与实践 1. [PPT 4 出示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发明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