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历程 【教材分析】 精心挖掘科技史实,凸显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这是本套教材的一大重要特色。 本课是本册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以科技史为专题的全套教材的总结课。学习本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 本课以14组图,按照科学发展的顺序、抓住重点、结合教材、前后呼应,简要概括了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四年的科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鼓励学生去开始新的科学学习旅程。本课的教学内容适于采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又必须避免单调乏味地灌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能主动探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展望未来。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中国技术发展的辉煌的自豪;对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形成责任感。 2.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能主动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三)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展望未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动画式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谈话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单元页的画面并结合画面文字和简介引出本课的课题———科学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1.播放课件前提出要求,重点了解科学的发展经历着怎么样的历程。 (1)你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是什么制成的? a.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石器大多是用石英、熔岩、燧石打制成的,用来切割、刮削或砍砸,称为旧石器时代。人类靠采集野生植物和捕捉野生动物,过着朝不保夕、勉强糊口的生活,没有任何剩余物品可作其他用途。 b.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不再用打制法,而是用磨制法制作石头工具,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生产成为了社会的支柱,人类从此进入了农业社会。 c.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新兴的冶金术也逐渐被人们掌握。最早提炼出来的金属是铜,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后来,人们知道了炼铁,发明了镰和犁,意味着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为动力。铁器时代是继青铜器时代之后人类发展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 (2)你知道“四大发明”吗? 中国古代文明自汉代后的隋、唐起,随后1000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早在汉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人口最多、在许多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中国时代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司南、火药、印刷术首先在文学、战争、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此外,造纸术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栽培了许多水果和植物,柠檬、橘子等。橘子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在技术发明上中国取得了非凡的进展,但在科学上收获不大。即使是技术上的成就,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往往只追求技术上的进步,而不去深究其中的原理。掌握一定知识的,往往沉迷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