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24487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16.4 碰 撞(课件+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73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16.4,课件
    第4节 碰撞 [随堂巩固] 1.(碰撞特点及满足条件)(多选)质量为1 kg的小球以4 m/s的速度与质量为2 kg的静止小球正碰,关于碰后的速度v1′和v2′,下面哪些是可能正确的 A.v1′=v2′= m/s B.v1′=3 m/s,v2′=0.5 m/s C.v1′=1 m/s,v2′=3 m/s D.v1′=-1 m/s,v2′=2.5 m/s 解析 由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m1v1=m1′v1′+m2v2′和能量不增加Ek≥Ek1′+Ek2′验证A、B、D三项皆有可能。但B项碰后后面小球的速度大于前面小球的速度,会发生第二次碰撞,不符合实际,所以A、D两项有可能。 答案 AD 2.(弹性碰撞的特点)(多选)甲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v1,与静止的乙物体相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乙的质量等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乙的速度为v1 B.乙的质量远远小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乙的速率是2v1 C.乙的质量远远大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甲的速率是v1 D.碰撞过程中甲对乙做的功大于乙动能的增量 解析 由于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故是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以解得两球碰后的速度v1′=v1,v2′=v1。当m1=m2时,v2′=v1,A对;当m1?m2时,v2′=2v1,B对;当m1?m2时,v1′=-v1,C对;根据动能定理可知D错误。 答案 ABC 3.(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如图16-4-5所示,有两个质量都为m的小球A和B(大小不计),A球用细绳吊起,细绳长度等于悬点距地面的高度,B球静止放于悬点正下方的地面上。现将A球拉到距地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摆动到最低点与B球碰撞后粘在一起共同上摆,则: 图16-4-5 (1)它们一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2)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是多少? 解析 (1)A球由静止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做的是圆周运动,应用动能定理可求出末速度, 即mgh=mv, 所以v1=, A球对B球碰撞满足动量守恒mv1=(m+m)v2, 所以v2=v1=; 对A、B粘在一起共同上摆的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 (m+m)v=(m+m)gh′, 解得h′=。 (2)ΔE=mv-×2mv=mgh。 答案 (1) (2)mgh 4.(弹簧类模型)如图16-4-6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的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求: 图16-4-6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多大? (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大? 解析 (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mA+mB)v=(mA+mB+mC)vA′① 解得vA′=3 m/s② (2)B、C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速度为v′,则: mBv=(mB+mC)v′③ 由③式解得:v′=2 m/s④ 设物块A速度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p,根据能量守恒: Ep=(mB+mC)v′2+mAv2-(mA+mB+mC)vA′2④ 由⑤式解得:Ep=12 J。 答案 (1)3 m/s (2)12 J。 [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 题组一 碰撞的特点及可能性分析 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两球都静止 解析 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前两球总动量为零,碰后总动量也应该为零,由此分析可得A可能、B不可能,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前两球总动量不为零,碰后总动量也不能为零,D不可能,若两球质量不同且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分开,则总动量方向与质量较大的球的动量方向相同,与碰前总动量方向相反,C不可能。 答案 A 2.如图16-4-7,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