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27057

八年级物理上册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786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汽化,液化
  • cover
第四章 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⑵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⑶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⑷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⑸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⑹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和液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道理。本节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并学会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为下一节探究熔化规律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编写思路是:先由水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感受物质的三态并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并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通过“活动1”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重点探究水的沸腾,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数据、描绘图像、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再通过“活动2”介绍液化现象及液化的方法,最后通过“活动3”使学生体验到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 本节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做好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认识液体沸腾的特特点。 本节教学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要求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由于数学知识所限,学生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蒸发,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沸腾,通过观察活动学习液化。教学的关键是组织学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并通过分析论证得出液体沸腾的特点。 关于课题的引入:学生对水的三态有一些生活经验,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如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水有哪几种状态?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几种状态?请举例说明。然后,教师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教材图4-13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不容易看到,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时可通过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但这三个例子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其它状态,不能使学生全面感受物质的状态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再补充几个其它的物态变化现象,例如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如雾凇现象),或由液态变为固态(如水在低温下结冰)的例子。 展示后要组织学生讨论: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描述现象后就能总结出:物质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认识 。 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关于汽化的引入,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⑴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温水中。让学生观察后回答:你看到什么现象?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 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当把有酒精的塑料袋一角沉入温水中,塑料袋便马上鼓起。这时学生看不到液体的酒精,自然会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的疑问,经过思考后,学生会很快意识到:酒精并没有消失,而是由于受热变成了气体,所以看不到了。 ⑵将少量酒精倒入蒸发皿,过一会酒精“消失”了:或用蘸有酒精的抹布在黑板上写字,字很快消失。教师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