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40012

2020年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课件+练习

日期:2025-11-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9909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年春,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三章 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据此,回答第1~2题。 1.关于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两栖动物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地层中含有人类化石的是④代 2.下列叙述的地理事物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②海生藻类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首先确定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地质年代,图中①表示太古代、②表示元古代、③表示古生代、④表示中生代、⑤表示新生代。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做出判断。第2题,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人类出现于新生代;海生藻类在元古代繁盛;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 3.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C.物种灭绝从古至今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D.物种数量如此巨大,有500万~5 000万种,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所以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A项错误。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由于现在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的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错误。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每一个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因此,物种数量虽然巨大,但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D项错误。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所以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 下图为某游客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拍摄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岩石照片。据此,完成第4~5题。 4.此岩石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海星等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此岩石含有“石质化”的海星遗体,属于沉积岩。第5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2019年宝鸡渭滨区期末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中生代、恐龙 7.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6.D 7.C 【解析】第6题,仔细阅读题干材料,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D项正确。第7题,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A、B项;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故C项正确。 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