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 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探 索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使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荒漠化? 2007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008年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9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2010年 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思考:这些主题都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三个阶段: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朝拜太阳神 生产力水平 1、史前文明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 环境问题 几乎没有 人地关系 适应、依赖、崇拜自然 弋射、收获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技术不断发展。 2、农业文明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出现了关于处理人地关系一些主张。 “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 老 子 贾思勰 “顺天时,量地利” 出现局部环境问题,如过度开垦、放牧引起的生态破坏 。 农业文明时期主要的生态破坏表现是什么?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苦难的母亲 3、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原因 读图说明在工业文明时期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再生能力 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度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 > 由图可知环境污染的程度如何? 环境污染的程度>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 > 在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人地关系如何? 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时期 人口 生产工具 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非常少 简单稀缺 少 几乎没有 人类依赖环境 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 不断加大 生态破坏 人类利用改造环境出现不协调 急剧膨胀 极度丰富 大规模开发利用 一系列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 总结人地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成下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