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面(那)容易 (哎呀)拉话话难 (咱们)拉不上那话儿,招一招(哟)手 一个在山上(呦),一个在(呀)沟 一、 黄土高原概况 【探究一】 1.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0~51的黄土高原的概况的内容,扮演导游的角色,对黄土高原从位置、范围、地貌特点等几方面做简单的介绍。 太行山脉 长城 秦岭 日月山 黄 土 高 原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1.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的位置 40°N 34°N 1100E 1050E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二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中 游 下 游 耕地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河流 泥沙入河 河床抬升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地上悬河” 水土流失的危害 开封铁塔 13米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三: 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探究三】水土流失的形成自然原因有哪些? 探究实验一: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 A B C A。坡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强,对地表的冲刷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 探究实验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规律是什么? A B B。降雨强度大,不利于下渗,形成的地表径流大,对地表的冲刷力大,水土流失严重。 探究实验三: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A B A。土质疏松抗蚀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粘重抗蚀能力强,水土流失相对弱。 探究实验四: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有什么规律? C C最严重;A几乎没有。地表植被好,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好,同时也有利于下渗,减弱地表径流,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实验结论 地形:地面坡度 ,水土流失越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降水:降水强度 ,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质:土质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越大 越大 疏松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 ,水土流失越严重 越低 400毫米 探究: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00毫米 成因探究—过渡性位置 植被: 农业生产方式: 地形: 气候干湿地区: 湿润区 干旱区 森林 草原 脆弱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脆弱 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 黄土特性 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无层理,土质疏松,遇水容易分散,抗侵蚀能力低 降水: 降水集中在夏季,强度大,多暴雨 集中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的多发性 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特点与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貌 形态不稳定,坡度大,易侵蚀崩塌 植被 稀少,土壤失去保护层 降水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击力大,水土流失快 土壤 粉砂颗粒,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 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探究四】 水土流失的形成人为原因有哪些? 1.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2.露天开矿 建窑洞 修 路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无计划的工程建设 1.观察黄土高原植被从战国前至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前期植被覆盖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3.后期为什么略有增长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