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思考: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根本原因:由于德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罗马教廷对德意 志的剥削搜刮更为严重 .导致罗马教廷与德意志的矛盾尖锐。 思想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 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导火线) 2、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3、内容及作用 “因信称义” 核心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建立廉俭教会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建立民族教会 信徒皆为祭司(普遍祭司)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3、内容及作用 上帝 神职人员 信徒 上帝 信徒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 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 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 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 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 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 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 路 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 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 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 路德烧毁教皇令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4、实质: 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1536--) 加尔文的主张 否定罗马教皇权威 主张信“因信称义: 与路德教相同 宣扬”先定论“ 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新教中的 激进派 在日内瓦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更好的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较发达的地区传播 二 日内瓦的“教皇” 2.卡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实践与影响: 1541年,在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而日内瓦则是“新教的罗马”。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英、法等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局限性: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3 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二 日内瓦的“教皇” 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6.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 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 7. 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C D 三 国王领导的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