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61998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飞旋的陀螺》 青岛版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48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飞旋的陀螺,青岛
  • cover
15.《飞旋的陀螺》教学设计 霍宏 【教材分析】 《飞旋的陀螺》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玩陀螺”这一让学生极感兴趣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做陀螺、玩陀螺中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认识到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提示学生准备卡纸、水彩颜料、火柴棒、胶水、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教科书还展示了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陀螺,提示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陀螺的资料和各种陀螺,并玩一玩陀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让学生根据教科书展示的简易陀螺制作流程制作简易陀螺,再根据教科书展示的三色陀螺制作流程制作三色陀螺。接下来,让学生充分地玩简易陀螺和三色陀螺,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色彩搭配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认识光的三原色及光的合成。第三部分自由活动,让学生制作七色陀螺,并自由玩七色陀螺,进一步理解光的色散与合成,认识阳光的秘密。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探究实验和交流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研究“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光的照射下,色彩是否有变化?”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光的混合现象,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充分的玩,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利用对比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记录、整理、分析科学数据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乐于合作、乐于观察、乐于思考的情感态度。 【学生分析】 学生对“玩陀螺”是极为感兴趣的,在生活中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陀螺转动中颜色的变化做过一些观察和了解。在前面学过《彩虹的秘密》,知道了阳光包含有七种色光及阳光的分解,但学生对光的合成规律等问题尚没有进行进一步思考、探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光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 2.了解光的合成及光的色散与合成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制作各种陀螺,并能利用制作的陀螺进行探究光的合成。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认识光的合成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光的合成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研究光的合成,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光的合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卡纸、水彩颜料、火柴棒、胶水、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陀螺。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 [PPT 2 出示] 卡纸、水彩颜料、火柴棒、胶水、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陀螺图片,及课前活动要求:搜集有关陀螺的资料和各种陀螺,并玩一玩陀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3 出示]各种陀螺图片。教师出示几个陀螺,让学生自由玩一玩,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谈玩陀螺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15.飞旋的陀螺。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PPT 4 出示]制作陀螺。 1.让学生交流制作陀螺的经验,互相借鉴。 2.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几个简易陀螺(每个陀螺上涂的色彩或色彩比例不一样)、三色陀螺。 3.讲解制作方法、要点。 ①制作简易陀螺。 [PPT 5 出示]胶水、卡纸、剪刀、火柴图片,提示学生在制作陀螺之前做好材料准备。 [PPT 6 出示]用剪刀将卡纸剪成直径为8cm的圆盘。 [PPT 7 出示]用彩笔或水彩颜料将卡纸涂色。 [PPT 8 出示]在圆盘中心插入火柴棒。图示了简易陀螺的制作方法,给学生以方法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