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62019

16.《孤独之旅》课件:3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6次 大小:9613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孤独之旅,课件,3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6.《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情画意“引孤独” 看图说话:画面上有一个小男孩托着下巴做坐在小河边、眼神专注的看着一只只孤独的鸭子、身后是一大片的芦苇荡…… 一个男孩、一片芦苇荡、一群鸭子,构成了故事情节中最鲜明的形象。那么,这幅图画在曹文轩的笔下是如何描绘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自学检测“感孤独”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xuān) 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ɡ)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liáo)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4、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三、成长故事“找孤独”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记叙了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本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你能提炼出来吗? 明确: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败辍学随父去放鸭 ———陷入孤独之境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不堪孤独之苦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承受孤独之艰 结———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享受孤独之味 3、你能试着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无奈的选择; 第二部分,茫茫赶鸭路; 第三部分,无情的暴风雨; 第四部分,鸭子长大了。 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我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我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明确:环境描写及语言描写。眼前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迷茫而陌生的氛围,“我”离熟悉的油麻地越来越远,内心充满抗拒和孤独,甚至请求父亲让“我”回家。 (2)父亲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我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明确:神态描写及动作描写。父亲内心十分沉重,虽然不忍心,但是依然坚决地前行,面对父亲的漠视,“我”感到十分孤独。 (3)当我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