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91966

24 司马光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523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司马光,教案
  • cover
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字。? 正确跟读课文,读出课文节奏。? 3、学习借助注释和组词的方法理解文言文。?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正确跟读课文,读出课文节奏。?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和组词的方法理解文言文。?? 学情分析:? 部编版教材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日常也会看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所以也不会太陌生,况且故事比较浅显。因此,我采取“扶→放”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启发用字组词、对比、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堂上还解决了背诵,课后延伸推荐阅读书目,一课带多课,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内容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这篇小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由于文章内容浅显,固采用“扶→放”的教习方式,让他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去感悟。? ?教学过程:? ?看图回顾,引出课题。? (一)师生合唱《姓氏歌》? (二)出示课文插图,揭题、读题,学写“司”。? (三)让学生说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四)文言文和现代文对比,初步感受文言文特点。? 【设计意图:调节课堂气氛,渗透“复姓”,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并且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二、?通读课文,读好停顿。? (一)自由朗读,逐句过关,达到读准字音。? (二)多种形式朗读(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同位读、指名读、齐读等),读 好课文的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带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反复充分朗读,读好停顿,从而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 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一)方法引路,理解“群儿戏于庭。”?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组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1)句式练习。? 群儿_____于庭。? 2.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注释??组词)? (二)运用方法,同位合作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生同位学习。? 2.汇报交流(理解“瓮”、“?跌”)。? (三)指导朗读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四)对比阅读,感悟不同。? 1.在这紧急关头,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用直线画出,而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用曲线画出。? 2.想象画面,了解众小孩的表现。?出示句子????众皆弃去? (1)用刚才学过的理解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想象画面,训练说话,积累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