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醒过来 站起来 富起来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考试说明: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政治上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 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师夷长技、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各种改良方 案均失败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经济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原来基础较好的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的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近代工业,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思想上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个人上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人生第一次重大转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地点 人物 机关报 纲领 1905年 日本东京 《民报》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将其解释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思考1: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三民主义的提出是为了完成这三种革命。 是这三种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纲领 内容 地位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族主义 (夺取政权) 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补充和发展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民权主义 (建立政权) 民生主义 (巩固政权) 美国林肯“民有”(of the people) “民治”(by the people) “民享”(for the people) “反满”色彩, 但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土地问题, 关怀劳动人民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进步性 局限性 进步性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 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思考2: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