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26549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3课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967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金华,龙洞,教案,3课时
  • cover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会认“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4.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5.通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3.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置身于大自然,一定会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给别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文章,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放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不明白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几名学生连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错音,帮助理解“石钟乳”、“石笋”、“十来进房子”)。 3.自读课文(目的是理清课文条理)。 (1)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3)师生共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板书: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再读课文 1.自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用“ ———划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试把不懂的问题弄懂。(教师巡回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读、思、议过程,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 3.全班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提出小组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有些对理解课文内容不太重要的问题可随时解决;一些需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才能理解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 本段交待了什么?(时间、地点) 2.自学第二段,思考: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2)师生交流、讨论。 重点提示: ①看到了花(映山红),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而且长得壮、长得旺,显得有精神。从“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看出来。 ②看到了树,“油桐也正开花……很不少。” ③看到了山,“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④山、花、树给作者一个怎样的感受? 理解“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提示: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是什么意思?想象那美丽的景色。) ⑤看到了溪流,听到了溪声。 板书:溪流 投影句子:“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想象是怎样的画面说一说。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溪流是从洞里出来的,要游双龙洞就必须“迎着溪流”上山。)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板书:美) 指导读这句话,体会美感。 作者把一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指名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倾听,让这位同学把每位同学都带入那美好的意境。 三、学习课文第三、五段 1.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第三、五两个段落,投影出示思考题: (1)内洞和外洞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你还学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重点提示: (1)外洞大(板书:大)体现在“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