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3419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 :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906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新中国,PPT,37张,课件,建设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初建时期:1949. 9-20世纪60年代 (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曲折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民主与法制遭破坏) 3、重建与完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民主法制不断规范与健全) 二、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一是巩固新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背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 2)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中国 共产党 无党派 人士 各民主 党派 人民 团体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各地区 人民 解放军 政协一届会议与会代表 以上与会代表的组成体现了怎样的情况? 代表的广泛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体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一、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背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 2)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3)与会代表———具有广泛性 4)内容 ①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立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 思考: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确立了国家的架构。 一、政治协商制度 5)作用: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 6)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政治协商制度 2、初步发展———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人大召开后) 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 党 派 名 称 成 立 全 称 简 称 时 间 地 点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 1925.10 旧金山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 1930.8 上海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 1941.10 重庆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 1945.12 重庆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 1945.12 上海 九三学社 九三 1946.5 重庆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 1947.11 香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 1948.1 香港 一、政治协商制度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4、完善: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一、政治协商制度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历史证明在两半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的救国方案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因而由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任务是当之无愧的; 2)历史上民主党派为创建新中国也做出了努力,并且和民主党派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有利于中共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指根据民主集中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背景 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2、建立 1)时间、地点:1954年,北京 2)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