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37317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随堂练习)(10份打包)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6994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份,练习,随堂,课件,演变,秩序
    课件14张PPT。单元整合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影响 1.表现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3)所占殖民地的多少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数量出现不相称的状况。美德经济实力强,但殖民地较少;英法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美德,但所占殖民地较多。2.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基本矛盾是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其中英德矛盾逐渐演变成最主要的矛盾。其矛盾演变的结果是在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大战一触即发。二、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1.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由于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被消除。主要矛盾有: (1)英美矛盾:主要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2)英法矛盾:主要是在对德问题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3)美日矛盾:主要是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2.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是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强,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3.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的新的民族矛盾 虽然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的,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这就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4.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的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掀起了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例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俄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俄的对立,因此当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最终导致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三、法西斯轴心国同盟的实质、形成特点与原因 1.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结成的侵略集团,是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反对共产主义、反对世界和平的侵略集团。 2.特点:德、意、日法西斯以“反共”的旗帜掩盖自己突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行为和同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具有伪装性和麻痹性。 3.原因 (1)英、法、美等国仇视社会主义,它们对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推行绥靖政策。 (2)德、日、意都有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强烈愿望,在对外扩张中需要其他法西斯势力的支持。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2)团结就是力量: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团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3)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4)战争动员有力: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