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51904

1.5 导体与绝缘体 课件(共12张PPT)+教案+实验记录单

日期:2025-05-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6724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导体,绝缘体,课件,12张,PPT,教案
    课件12张PPT。导体与绝缘体电实验操作步骤: (1)先预测铁钉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铁钉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并记录结果。 (4)重复检测一次,并再次记录检测结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5)收拾实验材料。把检测完的铁钉放在托盘里。检验生活中物品橡皮筋木条棉线棉花塑料尺橡皮一元硬币回形针铁钉螺丝刀水实验记录单电流放大器:能检测出微弱电流。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塑料尺、棉花、木条、棉线、橡皮筋、橡皮铁钉、一元硬币、回形针、螺丝刀、水、人体找一找 在我们的教室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安全常识:(2)遇到触电,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拔开。(3)不靠近高压电线;不碰电线杆上的电线或掉落在地上的电线。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其教学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本活动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检测一根铁钉的导电性,让学生经历一项有价值研究活动,使学生明确科学规范的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引领学生对有结构的15种常见材料的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第二部分寻找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进行安全教育。本活动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研究,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不但强调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而且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学生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如:家用电器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包括电路的连接方式,简单电路的组装,如何制作电路检测器以及电路检测器的使用。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白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生活中导电性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 1.经过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科学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 2.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能完成相关的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认识到科学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导体与绝缘的性质。 2.建立科学的实验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区分待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性质。 【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废旧电扇盒、电线;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橡皮筋、木条、棉线、棉花、塑料尺、橡皮、一角硬币、回形针,铁钉、起子、水、人体等不同材质的待测材料。 教师演示: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流放大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主题(4min)(引出第一层概念,有些物质能让小灯泡亮,有些不能让小灯泡亮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还有一些电路的故障连接,有短路和断路。 2、有位同学叫小明,他和大家一样也学习了简单的电路的知识,并且成功连接了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了。出示图片(有电池、小灯泡、棉线、铁丝),这是小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