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53726

【解析版】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16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商业经济,中国,古代,必修,解析
  • cover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单选题 1.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3.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续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4.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5.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6.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它可以反映出当时( ) 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 C.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 7.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有的“先儒后贾”,有的“先贾后儒”,有的“亦贾亦儒”。这表明当时徽州地区( ) A.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B.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C.社会结构发生变动 D.商人社会地位下降 8.北宋时期,四川交子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人民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回去,据此可知( ) A.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 B.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 C.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 D.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经验 9.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10.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 11.《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12.明成祖朱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