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72663

九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3.2《月夜忆舍弟》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99次 大小:145625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设计,PPT+,35张,课件,月夜忆舍弟,古诗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一、新课导入 唐肃宗乾元二年,立秋后。在远离长安的边远地区,杜甫对着月亮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从此,整首诗便让每一颗思乡怀人的心灵为之震颤。 四百年后的一天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这首诗说:浅浅语使人愁。 八百年后的一天 明代文学家钟惺读到这首诗说:含情往复不可言。 一千年后的一天清朝爱国诗人杨伦读到这首诗说:凄楚不堪多读。 那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会读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字正腔圆地读: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yàn)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sàn),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视频朗读 3、有板有眼地读: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原汁原味地读: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5、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月夜/忆舍弟》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分散:一作“羁旅”。???? ??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 ? 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五、悟读,品诗情感美 1、请你选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到这首诗时候的那份情绪,那份感受,你想到的是哪个词? 明确:忧伤。 悲伤。 思念。 2、请你静静朗读《月夜忆舍弟》,想一想,这些字词,杜甫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让你产生怎样的情绪? 他听到了戍鼓声和一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