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内忧外患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这些危机,日本的出路何在? 焦点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 政府的成立 高杉晋作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反抗幕府统治斗争的过程 “尊王攘夷”运动 倒幕运动 戊辰战争 明治政权建立 一、“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1、兴起原因: (1)根本原因: 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改革呼声高涨。 (2)直接原因: 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引起爱国武士的不满,形成“尊攘派”。 2、口号和中心任务: 口号: 中心任务: (含义: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攘夷”(即为“攘夷”而尊王。) “尊王攘夷” 探究归纳:“尊王攘夷”的口号与日本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何关系? 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因为当时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即资产阶级力量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 而反对现存秩序,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因此,中下级武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而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所以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3、“尊攘派”的基础力量: (1)主要参与者: 中下级武士为主 (2)支持者: 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3)响应者: 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 4、“尊攘派”的斗争:(内、外) (1)开始标志: 1860年,刺杀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 (2)袭击西方商人、外交官、列强船只。 (3)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63年,高杉晋作在长州藩组织“奇兵队”,抗击外来侵略。 1858年,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时任幕府大老一职的井伊直弼掌握了实权。 对外,主张妥协,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 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革命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 随后,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1860年3月24日上午,来自江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多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樱田门事件 5、斗争结果: 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攘派被赶出京都,长州藩屈服,斗争失败。 6、 “尊攘派”斗争失败的原因: (1)幕府的严厉镇压; (2)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 (3)尊攘派存在局限性:对幕府尚存幻想, 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盲目“攘夷”是行不通的。要改变日本落后的现状,必须打倒幕府,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865年 1、 背景: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尊攘派” 转变成倒幕派。 2、主要领导人: 高杉晋作; 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 3、根据地: 西南强藩 土佐 萨摩 思考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思考: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领导: 5、群众基础: 长期受幕府排挤 采取了一些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强大。 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萨摩、长州缔结军事同盟。 高杉晋作等人具有富国强兵的变革思想,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 夺取了西南强藩的实权,联络更多的藩参加倒幕,争取到天皇的支持。 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为倒幕运动奠定基础。 二、倒幕运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