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 探究:词中的“换了人间”指的是什么? 提示:新中国成立 提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探究:“换了人间”后,党在经济建设方面 面临的迫切任务是什么?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表现: 1、帝国主义掠夺。 2、国民政府搜刮。 3、战争破坏。 (2)结果: (3)意义: 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原因: 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 最高水平,完成恢复工作。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探究】从此图可看出到1952年底 中国的经济结构,说明了什么? 提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 较小,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 “一五”计划(1953--1957) (3)内容: (4)结果:提前超额完成(成就) 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5)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1)背景: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 (2)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基本途径 和方式: 意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合作社(农业、手工业)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中共八大(1956 北京) (2)内容: (3)评价: ②大跃进 (1)表现: (2)危害: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成功探索: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失误探索: ①1958年总路线(内容、影响、实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特征: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 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1960年冬开始) (2)结果: (3)实质: 成功探索: (1)内容: 失误探索: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纠正“左”倾错误 1966年 1968年 1973年 1975年 558.7亿元 815.6亿元 809.7亿元 419.4亿元 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 652.6亿元 1976年 探究:文革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状况及其原因。 提示:总体损失巨大,局部年份回升 (1)原因: (3)调整: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1周恩来主持工作,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纠正“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4)再次混乱原因: “四人帮”干扰破坏 党的经济指导思想没有实现转变 (2)表现:(P53)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文革” 1966-1976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 中的成功与失误,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一五计划 1953-1957 “一五”计划的特点 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535万吨 9000万吨 3000万吨 1070万吨 800万吨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探究:此图说明大跃进有何特点? 提示:强调速度与数量(快、多) 以钢为纲 工业跃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