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03139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材 古代中国的瓷器发展概况(共36张PPT)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443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代,高一,瓷器,PPT,36张,概况
  • cover
(课件网) 古代中国的瓷器发展概况 一、瓷器与陶器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 1、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 2、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 二、陶瓷发展历程 (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二)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在安阳殷墟和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的发掘中,就已发现过原始瓷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周原始瓷器的发现,遍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和北京各地。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属商代中期,郑州商代遗址和黄陂盘龙城遗址的商代中期墓葬中均出有原始瓷器,器形也较多。 (三)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东汉青瓷的产地主要在浙江宁绍平原、金华丘陵和永嘉沿海地区。在上虞、宁波、慈溪、永嘉、金华等地均发现有窑址,其中以上虞的窑址最多,说明当时青瓷生产已具一定的规模。 东汉青釉四系瓷罐 东汉越窑青瓷钟 ①通高27.7、口径11.6、底径14.2厘米。 ②盘口、长颈、扁鼓腹、喇叭状高圈足。造型匀称稳重,给人以端庄娴静之美感。 ③钟是一种汉代盛行的青铜器,其实用功能为盛酒或粮食。这件青瓷钟是模仿青铜器的成功之作,是中外陶瓷界公认的东汉成熟青瓷标准器。 东汉越窑青瓷长颈瓶 ①品种: 青瓷 ②陶瓷造型: 瓶 ③说明:小口,细长颈,自上而下逐渐变粗,扁圆腹。矮圈足外撇,上饰有两道凹弦纹。釉色青黄间杂,质感不纯,整造型简洁流畅,为这一时期少见的佳品。 (四)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白瓷是在青瓷基础上,使用的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的素白瓷器。 北齐白瓷莲瓣罐 这件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白瓷莲瓣四系罐,釉色介于青釉和白釉之间,釉层厚薄均匀,部分釉层表现为微微闪青的玻璃质透明白釉,开细碎无色片纹。透过部分透明的无色玻璃质釉层,可看到胎骨呈灰白色微带粉红,胎骨较细但夹有少量细小的灰黑色杂质;一部分釉层乳浊不透明,釉色灰白,略泛青黄,温润而少光泽,表面有汗渍一样的银白色汗星点。 (五)唐朝:“南青北白”形成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南青北白瓷质极佳,晚唐时代,击瓯作乐风靡,用一些越瓯、邢瓯注以多寡不同的水,击以成乐,声音极其美妙。 这件莲花托八棱花口杯是唐代越窑秘色瓷精品,也是我收藏的一件国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